HomeEdit
  • rss

  • contact

© 2025 MIT Licensed

Multi-Agent Systems

Recent Progress

Robots

Review

Agent Frameworks

Overview

Overview

Aug 29, 2025

by Author

速览主流 Agent 框架(LangGraph、AutoGen、CrewAI、LlamaIndex 等),按用途与场景给出选型与部署建议并提示 MCP/A2A 协议兼容。告诉我语言栈、场景与部署环境,我可推荐 1–2 个落地方案及脚手架代码。

下面这几类是目前主流、活跃的 agent 开发框架(按用途分组),每个都附一句话定位,方便你对号入座:

A. 通用/编排型(长流程、多代理、可观测)

  • LangGraph(LangChain 团队):低层“有状态图”编排,适合长跑型、可回溯/审计的人在回路 (HITL) 代理;现在官方也建议用 LangGraph 来写新代理。
  • AutoGen(Microsoft Research):多代理协作与事件驱动工作流,兼顾研究和生产实践,有完善文档与扩展生态。
  • CrewAI:强调“角色分工+协作”的多代理编排,同时有可视化的 Studio/模板,落地自动化较快。
  • AgentScope(阿里):v1(2025-08)主打并发与多代理工作流,内置浏览器/深度检索等代理,开发者文档完善。
  • OpenAI Agents SDK:轻量级原语(agent、tool、handoff、guardrails),与 Responses API/计算机操作等能力配套;Swarm 已由该 SDK 取代。

B. 数据/知识工程导向(RAG & 文档工作流)

  • LlamaIndex:从索引/检索到“Agentic Document Workflows(ADW)”,做企业知识助理/文档自动化很顺手。
  • Haystack(deepset):开源、模块化的 Agent 组件与多代理示例,近年推出企业版加强部署与治理。

C. 企业/平台向(部署、监控、治理)

  • Semantic Kernel(微软):提供 Agent Framework 与多代理编排,正加速与 AutoGen/企业栈打通。
  • NVIDIA(NeMo/ACE/NIM + Agent Toolkit):面向 GPU 与实时多模态/语音/游戏 NPC 的代理开发与交付。

D. 轻量/研究与“电脑操作”方向

  • smolagents(Hugging Face):极简 agent 库,近期加入“Computer Use/Open Computer Agent”,可浏览器内模拟鼠标键盘。
  • Agno(新秀):全栈多代理(工具/记忆/知识/团队),走 Pythonic & 轻量路线,生态在快速成长。

怎么选(超快参考)

  • 做长流程、强可观测、多人在回路 → 首选 LangGraph / AutoGen。
  • 要多角色分工+快速落地自动化 → CrewAI / AgentScope。
  • 企业知识/文档流水线 → LlamaIndex / Haystack。
  • 希望贴近 OpenAI 能力(Web 搜索、电脑操作、MCP 工具) → OpenAI Agents SDK。
  • 微软/Java/.NET 体系 → Semantic Kernel。
  • GPU/多模态/游戏 NPC → NVIDIA ACE/NIM/NeMo。

注:工具/互操作正快速标准化,MCP(Model Context Protocol)与 A2A(Agent-to-Agent)正被多家平台采纳,选型时看是否原生支持这些协议,有利于后续接入工具与跨代理协作。

如果你告诉我你的语言栈(Python/TS/Java)、主要场景(数据助理/自动化/浏览器操作/语音多模态)和部署环境(本地/云/企业合规),我可以直接给出更具体的 1~2 个落地方案与脚手架代码。

←Previous: Review

Comments